“桃花源里炊烟起,吹皱红旗半池春,一闪苍翠画中城,疑是梦里洞府村。”坐落在祁东县环红旗水库区的洪桥街道桃花源村素有“梦里桃源”之称。一年来,桃花源村新一届“两委”干部真心为民,用“我为群众办实事”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火车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冬春训、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等12次600余人次,通过培训提升了党员的责任感、信念感,改变了党员干部队伍内部松散不力、各自为营的状态;深入推行“屋场党建+五个到户”工作,通过“学、看、讲、听、办”,组织党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个,点亮了为民办实事的“民心灯”,把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成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火车头”。 以项目为龙头,精抓实干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疲软、基层党组织号召力不强的现状,新一届村“两委”坚持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为切入点,“双高标”引进与提高重点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换届以来,村“两委”紧紧抓住重点项目推进契机,因地制宜引入“绿色桃园”产业项目,千方百计筹资230万元,流转山地、园地200余亩,植入桃2000余株,梨1000余株。鼓励支持种养大户开发高标准农田357亩,同时引进资金120万元,启动农业灌溉用渠、山塘改造工程,恢复优化农业基础设施。2021年,村集体收入比上年增长31%。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精抓项目引入”和“细干项目开发”,桃花源村去年新增就业岗位93个,以精抓实干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以民生为重点,全力以赴激活惠民服务“一池水”。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力推进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换届后,为了改善村民饮水难、出行难等基本民生问题,村“两委”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引进安全饮水项目资金33万,解决了7个村民小组安全饮水“老大难”问题;通过立项筹资修建改造环库区标准乡村道路2.7公里,实现环库区观景道全线贯通;推进全村道路亮化工程,安装全村主路路灯21公里400盏,为库区景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桃花源村“两委”干部通过以群众为中心,久久为功办实事,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增添了库区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村民和全体库区群众拍手叫好。 以特色为抓手,协作共创打造宜居乡村“一盘棋”。为了牢牢守住生态环保这一红线,让绿水青山成为永久的金山银山,桃花源村“两委”干部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既不损害特色产业又不打扰别致风光。一年来,村“两委”多次发动党员通过“衡阳群众”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和屋场恳谈微宣讲等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组织力量果断关停整改环库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家“特色餐饮”20余家。为了发展“叫化鸡”这个拳头品牌,帮助村民关店不失业,村“两委”分组入户,劝导村民“走出去,引回来”,把以“叫化鸡”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带出大山,做出口碑,推向市场。同时,村“两委”启动了村庄规范化、宜居化和生态化建设,并筹资沿库区景观道种植观景桃花、小楠竹、太阳花等,桃花源里种百花,让村庄共山水一色,昔日破败的山村一时间变成了绿色宜居的靓丽“名片”,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群众的幸福指数直线攀升。(通讯员:谭得生、周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