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洲镇三河村鲈鱼养殖基地 近年来,河洲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产业振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基层运转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作为改善干部队伍形象和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支撑,作为集聚人才和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有力引擎。充分发挥“党建+”效应,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全镇所有村(社区)均有集体经济收入项目,11个村共创办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基地14处。 一是凝聚共识,形成大抓村级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主抓、党委副书记专抓、组织委员和各村(社区)书记具体抓的班子,制定“五年三级跳”目标,即2020年消灭空白村,2022年所有村(社区)超10万元、半数村(社区)超20万元,2024年所有村(社区)超20万元、半数村(社区)超30万元。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党组织书记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4次,到县内外实地考察观摩6次,在全镇上下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求得大同、树立信心,形成大抓特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因村施策,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村施策”的原则,综合各村的自然禀赋、环境条件、资产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人才人脉等因素,由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发展项目和发展模式。目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资产租赁、有偿服务、产业基地三种类型,分别占比31.6%、31.6%、36.8%。产业基地中有四季水果、药材、莲藕、草莓、香芋等种植基地,肉牛、母猪、四大家鱼、鲈鱼等养殖基地,五金配件等工业品生产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有集体直营、入股分红、承包经营等方式,分别占比57.1%、28.6%、14.3%。 三是办好样板,发挥集体经济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为消除各村(社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顾虑,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我们鼓励各村(社区)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严格执行“三个区分开来”纠错容错机制。2020年以来,先后在祥和、新堂、三河、狮子塘、河洲、定丰、市门等村开展办点示范,优先为示范村争取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和相关支持扶持政策。目前三河村高密度内循环生态养鱼、河洲村肉牛养殖、市门村黄金萘李种植、五家围村草莓加蔬菜种植、定丰村丰腾五金配件生产等产业基地形势喜人,成为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成功典型和鲜活教材。 四是整合资源,破解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要素瓶颈。多措并举,解决人才问题。一方面鼓励有眼界、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基层干部,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方面筑巢引凤,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招引产业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想方设法,解决资金困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动能人或群众入股;对接各商业银行授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强化协作,解决技术和信息问题。整合全镇同行业或关联行业之间的技术、信息、仓储、销售等资源,发挥各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多头共赢。(文:刘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