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信息中心 > 县内要闻 >

祁东县:打造“三个课堂” 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来源: 党员教育中心 时间: 2022-04-26 16:47 浏览次数:

    祁东县严格按照《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积极打造“三个课堂”,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注重创新培训方式,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和实用技能教育相结合,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理论课堂”强信心
    精心组织理论培训。祁东县始终坚持抓紧部门、抓实基层,统筹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严格调训管理,确保应训尽训。积极通过“文艺搭台、理论唱戏”形式讲好乡村振兴政策等,实现理论武装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将党的创新理论以“祁剧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农村一线。
    高标打造精品课程。积极依托县委党校、县委党史研究室、县融媒体中心,组织精干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基层党建、党员教育、乡村振兴、现代金融、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精品课程,着力提高党员干部运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策划拍摄党员教育电视片、微视频、微纪录,开发符合实际、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地方特色教材,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近年来,拍摄《她嫁给了大山》、《周青苔,用生命书写忠诚》、《怀玉山》等各类宣传教育片30余部,推动形成榜样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红色课堂”悟初心

    依托党史党课深度学。祁东县挑选政治素养高、政策理论功底扎实的专家学者,组建理论宣讲团,深入各乡镇(街道、管理处)、县直单位宣讲260场,刊发报道《长卷书写党章、礼赞建党百年》《80米“军史长廊”成党史学习“打卡地”》,用生动语言、详实史料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矢志奋斗的历史,鼓舞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

    诠释党史故事现场学。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鼎山公园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聆听党史故事《红十军团重要领导人之一王如痴事迹》。各单位组织党员深入王如痴故居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党日活动。部分单位结合行业、地域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县公安局组织民警到一级英模官同生烈士墓前开展缅怀先烈活动;黄土铺镇在衡宝战役纪念碑开展体验式教育,掀起学红色革命精神热潮。

    抓优本土特色创新学。积极发挥祁东“中国曲艺之乡”优势,充分挖掘地方元素,以祁东革命先烈王如痴为原型编排红色题材祁剧,编写党史学习资料《红军战将王如痴》,演出舞台剧30场次,创作编排渔鼓节目80余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史故事,学习祁东红色革命精神。积极整合各地红色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功能各异、特色鲜明、实用管用的党性教育基地,重点建设王如痴故居、曹炎烈士墓等党性教育基地。

打造“实践课堂”暖民心

    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培训。积极推进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载体设置等方面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作站点覆盖广、教学资源丰富、信息传播快等优势,为村级产业发展开辟更加广阔路径。积极依托“远教站点建设+农民伯伯”电商平台,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围绕服务群众开展学习。积极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实践教学,宣传讲授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课题。积极将远教站点升级成远教广场,率先完成了村(社区)远教广场建设,变“我要受教育”为“送教上门”,将远程教育学习有效结合到党员、群众活动的日常生活中来,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6个,帮助群众办实事572件。
    围绕夯实基础开展活动。积极探索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组织开展“集体经济发展类”、“爱国主义教育类”、“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类”、“服务中心大局类”等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农民大学生”政策落到实处,2021年完成137名“农民大学生”招生任务,全面落实学员学费补贴。成功举办祁东县2021年远教站点管理员培训班和党员书画摄影大赛,开展各类党员培训3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全县26个乡镇(街道、管理处)远教站点设备核查摸排工作,维修、更换远教设备100余件,积极打通了党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版权所有 中共祁东县委组织部
湘ICP备18018322号-1